徽菜即徽州菜,其最大特点就是融徽州文化、徽商与徽菜制作为一体。俗话说“窥一斑可见金豹“,通过了解美味徽菜,不仅能领略到徽州的自然风貌、土特产品、风情人物,还能折射出灿烂的辉煌的徽州文化,书不尽徽州人经商的艰难创业史。
图像符号与文本符号功能比较与审美差异
当代视觉文化遇到的一个前设性问题便是语言文字与图像的关系问题,对语言文字中形象的解读是经过二度转换的,表述者将体悟到的现实形象转为文字表达,而读者又需要对语言文字进行转换,解读其背后的形象。而图像能被直接感知,感知瞬间可形成关于对象的整体印象。重要的一点是,视觉化并不是取代语言的话语,而是使之更容易理解,更快和更有效。视觉图像与语言文字之间的冲突与互补,开辟了人类思维和交往的新时代——图文时代。
印象徽文化之徽建筑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作品通过对古民居、古祠堂和古牌坊三个代表性建筑的由外及里、由浅入深的解读,彰显了和谐流畅、敦本敬祖、传显荣光的深厚徽韵。在此基础上,对徽派建筑从能指到所指层面的视觉化表征,进一步深化了其内涵和意义,实现了“由器而道”的升华。
印象徽文化之徽山水
徽山水将“山依水而活,水得山而秀”的优美景观体现地淋漓尽致。作品对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和琅琊山四大山水典范进行了多角度地解读,充分展现了其“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意蕴,另外,作品采用呈现图片的方式,对黄山精神、佛教文化等一系列抽象概念做了具象解构,使得“形而上”的深刻内涵变得浅显易懂的同时,又让读者体会到徽山水的多姿多彩、钟灵毓秀。
国内视觉文化研究的范式及其特征
视觉文化研究寻找的不仅仅是涌现在表面的视觉现象,更关注于背后控制表征系统的意识形态。视觉文化研究者认为:“在看的状态中,包含着复杂的意识形态内容,这些意识形态因素由于文化的遮蔽和常识的掩盖,一方面变得难以察觉了,另一方面又使得种种视觉行为似乎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什么值得深究的东西。”
后现代语境中视觉文化的审美现代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商品的繁盛,市场的膨胀,消费社会的来临,视觉艺术如火如荼席卷而来。影视、广告、图片、形象以及各种人造符号等主宰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在享受各种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迷失了自我。
卡西尔符号哲学的人文意蕴
德国著名哲学家、新康德主义者卡西尔的符号哲学理论,从符号和文化的角度对几千年来哲学家们不断探索的人的本质问题做出了新的回答,拓展了康德批判认识论的视野,提出了一种以文化为视角、以人学为主旨的哲学文化观,在现代西方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国学与汉学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学界,国学和(域外)汉学几乎同时成为不断占据学术界视野的学术焦点和学术发展流向。然而,这二者都面临着某种定位的危机。汉学和国学的对象领域,表面上是互相叠合的学术领地,可这种表面的叠合,正是充满悖谬的一切的一个基点。
从视觉文化角度审视时尚与现代
时尚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它既是一个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课题,也是一个文化研究的难题。从视觉文化的独特视角来看,时尚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展示或被看见,可视性或可见性是时尚存在的前提,正如齐美尔所说,时尚就是要“引人注目”。
全球语境下民族的文化命脉与话语主导
全球化语境”作为一个有着特殊内涵和特定适用范围的意识形态话语,并非是一种开放式的语境。它所体现的是西方后现代背景下文化的同质性、全球认同的价值诉求。因此,文化干预,乃至文化霸权便成为西方实现这种诉求的主要手段。然而,在“全球化”的表征下,一些事关宏旨的问题被忽略了,或被有意掩盖了。全球化改变了文化的外在物质层已经是不可更改的事实,但文化的内在心理层却没有改变,它仍然是维系中华文化命脉的基石。在未来的全球化进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民族文化的内源性话语创新,而且必须具备解释和描绘中华文化的话语权力,才能助推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
- « Previous Page
- 1
- …
- 3
- 4
- 5
- 6
- 7
- …
- 13
- Next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