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作为承载和传递信息的介质,媒介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社会构成因素,从各个方面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着影响。我们一方面在享用媒介发展带来的丰富和便利,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媒体世界,培养和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是帮助人们更好的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和挑战的重要条件。当前,以手机、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迅猛发展,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体表现出来的新特征,对大众媒介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影响。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接触者和使用者,如何提高自己在当前背景下的媒介素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文牢牢立足新媒体的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构成要素展开。通过对新媒体和媒介素养概念的梳理以及影响关系的阐述,来明确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四个方面,即大学生关于新媒体的认识、利用、信息的甄别判断以及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意识的认识。接着以这四个方面为切入点,对武汉市的四所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最后根据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措施,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
全国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口语传播)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6年12月3日,由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中国教育电视台《小小演说家》栏目组主办,北京中传赛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口语传播)研讨会暨《小小演说家》栏目地面选拔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隆重举行。 此次研讨会作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专业盛会,得到了全国各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单位、各大院校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教师、各地区语言艺术培训学校、各文化传媒、公关类公司的大力支持,并荣幸邀请到了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中国教育电视台《小小演说家》栏目、行业企业等的数位专家和嘉宾。
文化与科技融合下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
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背景下,文化的生产、传播模式正经历着颠覆性的革命。技术的赋权使数字化新生代创造出了丰富多元的亚文化,他们极具个性的自我表达,虚拟社区的社会化过程,推进了文化的不断创新,蕴育着新的社会力量和变革要素。但是,高新科技在最大程度地释放自我、解放束缚的同时,并不意味着文化的繁荣和人性的解放,数字化新生代也面临着技术迷恋和文化迷失的严重问题。如何智慧地、以人为本地使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数字化新生代的新媒介素养,是当代公民教育的题中之义。应该将开放、参与、协作作为当下新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路径,从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发掘青少年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对文化与科技的理性反思、将社会公益服务与新媒体素养教育相结合等角度,探讨改革媒介素养教学的新模式,使数字化新生代转变成为数字化公民。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人的媒介素养
正传统媒体人的新媒介素养包括很多方面,如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获取能力,对新媒体信息的解读、运用能力,运用新媒体的能力等。80余年前,英国学者李维斯和汤普森首次提出了”媒介素养”的概念。随着媒介形态的变化和发展,媒介素养的概念也在不断充实与完善。媒介素养通常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也就是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
中国网民媒介素养调查报告
南方都市报旗下凯迪网络凯迪数据研究中心发布《中国网民网络媒介素养调查报告》,报告针对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的网络媒介素养进行在线调查。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网络媒介素养就是人们在网络媒介中体现出来的媒介素养。 本次被调查网民的媒介素养平均值为3 .6(最高5分),属于中等水平,其中在新媒体使用维度上得分最高,而批判性理解的得分最低。
互联网+时代的儿童在线风险和机遇——中国青少年宫儿童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状况报告(2014-2015)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市少年宫副主任张海波介绍,为了解新时代儿童对于新媒介的接触和使用状况,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取网上主动权,中国青少年宫协会自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全国青少年宫系统儿童媒介素养状况专项调研活动。经过宫协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宫协主题活动专委会和广州市少年宫等单位具体组织实施,全国18个主要城市青少年宫共同参与,调研历时一年,30000多名3~14岁儿童及其家长接受了问卷调研及个人访谈。 报告全面揭示了当代中国儿童及其家长的媒介接触、使用和素养状况,以及当下00后儿童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描述了作为数字时代原住民的中国00后儿童的数字化成长的轨迹,研究首次全景式地描绘了我国儿童数字化成长的主要阶段,研究了当下儿童在线面临的风险与机遇,提出了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国内儿童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及应对策略。 调研评审专家认为,这是目前国内同类调研中研究内容最全面,数据搜集最严广的一次大型调研,填补了国内本领域的研究空白。本次研究的有关内容也被列入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科研规划课题。
儿童媒介素养教育
21世纪的头十年,以“苹果”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和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引发了新一轮的传播革命,新媒介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这个世界。诞生于这个时代的“00后”儿童深受其影响。他们是从小处于媒介化生存中的“苹果世代”,他们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 新媒介正塑造着新世代,新世代和正在改变着的新世界呼唤新教育。 我们组建课题组,联手社会力量,关注新媒介对当代儿童和教育带来的影响;倡导新媒介素养教育,让当代儿童从小懂得合理有效使用媒介,发展自我,理性表达,参与社会;我们致力培养数字时代儿童的核心竞争力,联手学校、学庭和社区,推动未来数字小公民的素质提升。 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培养数字时代的儿童核心竞争力,专注新媒介对儿童影响的研究,提供家庭新媒介教养方案,进行数字小公民教育。
媒介与儿童——2013中国儿童媒介素养状况调研报告
我国政府一向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团中央也多次发文指出,要运用新媒体做好青少年工作。在这个背景下,国内关于青少年媒介素养的研究初见形成气候,但更多的是局部研究。2013年上半年,中国青少年协会主题活动专业委员会成立了“媒介与儿童”调研活动项目组,在全国15个城市的少年宫进行了关于“中国儿童媒介接触、使用及素养状况”调研活动,并形成了《儿童与媒介——2013中国儿童媒介素养状况调研报告》。
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公众对传媒信息的选择能力
现代社会,媒体不仅是公众获取知识的重要通道,也是公众认知社会与世界最重要的凭借,因而也成为能够影响国民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因素。 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的商业化运行,面对媒介数量的高速增长和传媒信息内容的无限量增加,如何引导或创造条件使公众使社会有能力科学地、理性地接触和使用媒介,就成为一个现实问题。于是便有了媒介素养(或媒体素养)(Media Literacy)的概念以及媒介素养教育一说。在学术界,比较认同英国学者利维斯和汤普森1933年所著的《文化与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是媒介素养教育的起点。照此,西方国家的媒介素养教育已经历了七十多年的发展。
传统媒体人的新媒介素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媒体业正在经历着又一次全新的改革,以网络媒体、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正日益取代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途径。在过去,媒体这一概念专指那些专业的新闻机构,他们利用自己的记者收集和筛选各种新闻信息,以平衡、中立、可信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他们垄断了信息发布的平台,成为权威的信息发布者。信息的的传播是单向的、线型的,缺乏必要的反馈。但是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利用论坛、博客、微信等方式自由的发布自己想要传播的信息。如今的社会信息传播已进入了一个新媒体时代。在这一时代,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互动性、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确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传统媒体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适应这一变化,传统媒体加强了与新媒体的合作,许多传统媒体都在网络上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发布平台,如中央电视台旗下的央视网、手机客户端及微信,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人民网,这些平台一方面借助传统媒体的优势比如新闻信息的来源而另一方面则借助网络媒体的优势弥补新闻的即时性方面的不足、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以及互动性上的不足。在现阶段,媒介之间的融合已成为必然,如何与新媒介融合,取长补短成为传统媒体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人如何提高自己的新媒介素养,适应新时代的媒体工作需要,已成为每个传统媒体人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 « Previous Page
- 1
- 2
- 3
- 4
- …
- 13
- Next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