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建构当下大陆地区公众的媒介素养必须考量中国语境,包括社会、文化环境与媒介生态,同时应该 考量控制教育决策的相关因素。以国家为主体、以在校大学生为实施对象、在课程体系中推行媒介素养教育是 目前大陆地区建构公众媒介素养最切实可行的策略。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为“超越保护主义”,方式为参与式学 习,目标为建构积极的受众。
新媒体素养课程
【课程背景】 媒体素养(media literacy)是公众使用、分析、评价、创造媒介内容的能力,主要包括如何识别媒介信息、如何使用媒介信息两个层面。由于媒介与技术、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伴随传播技术的变革,媒体素养也经历了从阅读、理解和书写能力(与印刷媒体相关)、视听素养(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相关)到信息素养(与电脑以及电子存储设备相关)、新媒体素养(与互联网和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相关)的转变。 新媒体素养(New Media literacy),是指在互联网革命、社交网络革命的背景下,为了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公民为建构更好的社交网络、获取更佳的网络资源、保持更理性的批判思维所应该掌握的新的能力。一般来说,新媒体素养包括:信息识别能力、图像处理能力、信息的组织和联通能力、专注能力、多任务处理的能力、怀疑精神以及道德素养等。 现代公民生活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建构的世界里。媒介不是透明通道,而是各种社会权力相互争夺资源与追逐利益的场所。作为现代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素养》课程旨在通过理解媒介和使用媒介,赋予公民批判的思维方式,并提供其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机会和能力。 因此,这门课程不仅适合身处媒介化社会中的大学生们作为人文通识教育课选修,也适合所有网络社会中的公民来选修,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和重要的教育意义。 【课程目标】 本本课程将立足新媒体环境下不同类型的多元媒介内容(如摄影作品、新闻报道、广告、电视节目、公共关系等相关材料)进行剖析,探讨新媒介环境下媒介如何建构世界,以及这种建构对媒介内容、公共舆论、政府决策、公众心理尤其是弱势群体权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课程试图探讨公民使用新媒介进行自我赋权与社会行动的可能。 本课程重视多元观点与宽阔视野,重点以鲜活的案例进行引入和探讨,并超越简单现象,对刻板印象、媒介消费主义、媒介暴力等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必要探讨,帮助选修者建立必要的新媒体素养,从而懂得更加理性、成熟地使用新兴媒介。
媒體素養教育—教學手冊
Media Information Literacy Teaching Guide, Taiwan Unit1:傳播與媒體的基本認知 Unit2:文本解讀與媒體近用篇 Unit3:融入教學篇
媒介素养的全球视野与中国语境
【摘要】媒介素养在西方兴起几十年来,无论作为社会运动还是理论话题,都方兴未艾。那么,在中国社会的现实语境之下,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一概念,它与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关系如何?中国的媒介素养研究应该立足于什么样的前提,又该以什么样的目标作为理论与实践推广的核心?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正是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的重要缘由。
网络素养课程
课程概述: 网络素养,是指在互联网革命、社交网络革命的背景下,为了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公民为建构更好的社交网络、获取更佳的网络资源、保持更理性的批判思维所应该掌握的新的能力。一般来说,媒介素养包括:媒介基本应用素养、信息生产和消费素养、网络交往和协作素养、网络社会参与素养,等。 本课程将探讨新媒介环境下网络如何建构世界,以及这种建构对媒介内容、公共舆论、政府决策、公众心理尤其是弱势群体权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课程试图探讨公民使用网络进行有效沟通、公共表达、公益动员、社会参与的可能。 本课程重视多元观点与宽阔视野,重点以鲜活的案例进行引入和探讨,并超越简单现象,试图帮助选修者建立必要的网络素养,从而懂得更加理性、成熟地使用网络。因此,这门课程不仅适合身处媒介化社会中的大学生们作为人文通识教育课选修,也适合所有网络社会中的公民来选修,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和重要的教育意义。
青少年新媒体素养教育迫在眉睫
在媒介研究领域,媒介素养被定义为能够正确认识和使用媒介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公民了解、使用、判断媒介及媒介信息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培养公民媒介素养的过程。当前,在新媒体大潮汹涌而来的形势下,青少年作为新媒体主要消费群体,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鉴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在媒介教育开展的初期,笔者认为应从政府、社会和学校三个层面对我国青少年进行外部引导和促进,提升其媒介素养水平和自我学习能力。
安徽大学公开课:当代媒介素养
课程介绍 本课程从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理念与要求出发,力图帮助大学生和社会公众理性地认识媒介、解读媒介、探索媒介、反思媒介与应对媒介,最终在“媒介化社会”中智慧生存。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摘 要:20世纪30年代,媒介素养教育随着大众媒介的普及而为人们所关注,90年代,这一概念开始引入我国。尽管这期间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仍未能从我国媒介生态大环境中对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提出有益的建议。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媒介素养开始呈现出一些问题,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逐渐由隐性向显性发展。本文旨在研究作为新媒体受众主力军和我国未来建设者的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同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媒介素养教育提出建议。
媒介信息素养巴黎宣言正式通过
2014年5月27-28号在巴黎举办的第一届欧洲媒介信息素养论坛上通过并采纳了媒介信息素养巴黎宣言。该宣言重新确认了媒介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并呼吁,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下,需要提升媒介信息素养并重视各方合作。 会谈参与者将可以在7月5日前就宣言继续发表意见,7月5日之后宣言将正式生效。
青少年媒介素养现状和趋势
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学者最早提出了媒介素养的概念。它旨在保护英国的文化传统、语言、价值观和民族精神,学会批判大众文化的欺骗性和虚伪性。之后,媒介素养活动、媒介素养教育便如火如荼地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展起来。1997年,这一概念被我国学者引入学界,逐渐得到了我国新闻传播界和教育理论界的重视。但许多年过去后,媒介素养教育并未在我国顺利开展起来,在“第一课堂”(大众媒介所提供)和“第二课堂”(学校教育所提供)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令人担忧的劣势地位。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方法和访谈法的研究方法,共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说明了媒介素养教育提出的背景、意义和研究方法,指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第二部分阐述了媒介素养的概念及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原则等,同时概述了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第三部分具体描述了在珠三角地区进行媒介素养调查的情况。第四部分在分析主要对珠三角地区青少年学生调查结果的情况下,深化对中国特色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具体探讨了在现行环境下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可行方式和注意事项。第五部分为结论,认为营造媒介素养教育的氛围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意义,提出了目前在我国尚未纳入正规的课程教育情况下,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一些方法,为教育部门开展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 1
- 2
- 3
- …
- 13
- Next Page »